新东方网>福州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热点资讯>学校介绍>正文

福州市高中介绍:福州第一中学

2020-05-26 14:42

来源:网络

作者:

福州市高中介绍:福州第一中学
1

福州第一中学简介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前身是创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的圣功书院。曾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是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学校现有68个初中、高中教学班,3300多名学生。专任教师27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

2

福州第一中学校名沿革

(一)“全闽大学堂”、“福建高等学堂”
1902.5--1914.12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值辛丑签约,清廷迫于内、外形势,提倡变法维新。废除科举,兴学育才,实行教育改革。1901年 9月14日,大清德宗景(光绪) 命各省“改书院、设学堂”,推行新学。1902年 4月 9日(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月辛酉)光绪皇帝谕旨批准设立福建省第一所官立新型学校“全闽大学堂”,堂政直属总督府管辖。1902年3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5月 8日正式上课。
1904年 1月学部颁发《学务纲要》规定:“京师设大学堂,各省只设高等学堂,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备科”。全闽大学堂遂改名“福建高等学堂”。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教育部令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停止正科招生,校名改称“福建高等学校”。直属福建省巡按公署(福建省政府)管辖,具体由福建省教育厅直接领导。
 
(二)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期
1915.1—1927
民国四年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预科生转为中学生,秋季始业,学制四年,开始统用普通话教授。1922年9月,根据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改革学制系统,我校首先试行中学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三)“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时期
1927.1—1929.8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对全省公立中学进行调整,将我校高中班级并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又将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划归我校,本校自此始有女学生。校名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我校,设二部。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四)省立福州中学时期
1929.8—1939.8
1929年8月,复办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学”。这时,福州女子初级中学、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均并入我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省政府决定我校内迁沙县,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逐步转入战时教育体制。
 
(五)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期
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两校,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六)省立福州中学时期
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I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省立福州中学”。
 
(七)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时期
1949.8—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9月中旬省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学校,执行“维持原校,逐渐改造”方针。学校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0月12日举行正式接管典礼暨开学式。1951年4月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1953年7月省教育厅确定我校为首批10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间下放福州市宣教组,并由福建省农械厂领导与管理。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复校长责任制,重新确定我校为首批办好的16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3

福州第一中学办学宗旨


办学宗旨
为天下人谋永福
校训
植基立本,成德达材
校风
勤奋、严谨、竞取、活跃
教风
严 实 细 活
精神楷模
坚持真理,嫉恶如仇
铁骨铮铮,宁折不弯
育人目标
心术端正,文行交修
博通时务,讲求实用
学子风范
基础扎实,素质全面
志向高远,风仪端朴
育人宗旨八大支柱
国家责任、独立人格、学会学习、健体怡情
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实践能力、自力自治


4

福州第一中学办学荣誉

2018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2018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一届(2015-2017年度)文明校园”。
2018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传承项目-福建民间舞蹈)”。
2017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
2017年,被评为“全省中小学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示范校”。
2017年,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美育环境示范校”。
2017年2月,人民教育刊登《在高考之上——福州一中近年办学探索侧记》一文,高度评价我校近年来在办学上的不懈探索及显著成果。
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实体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在福州一中举行。
2013年,获“中学毕业生清华成长奖”。
2013年5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登《高中的责任》一文,报道我校实施的“追梦计划”,指出大胸襟、大情怀一直是福州一中的精神气质,也是当代高中的责任。
2013年,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平安先行学校”。
2012年,我校健美操队在“全国校园青春操健身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2年,我校被评为“福建省2009-2011年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012年,福建省总工会授予我校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
2012年,中共福州第一中学委员会被评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1年,我校工会被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
2010年,我校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0年,我校“三牧之声”合唱团获得“世界合唱比赛混声青年组”第二名。
2009-2013年,我校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国王大学学院商业模拟项目”中屡获金奖、银奖、铜奖。
2010年8月24日,光明日报刊登《奔赴田野工厂 实践知行合一》一文,报道福州一中被授予“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中国科技教育》撰文报道了我校科技教育的先进经验。
2009年,我校荣获“庆祝新中国60华诞歌咏比赛”一等奖。
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室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李迅校长被聘为指导教师。
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09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9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福建省2006-2008年度文明学校标兵”荣誉称号。
作为“献给建国六十周年”和“献给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份厚礼,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精选了福州一中、北京四中、长沙一中等16所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中学名校,我校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本书的名校。
200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肖毅副校长代表福州一中出席颁奖大会。
2000年7月10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校李迅老师。
1989年以来,学校连续十二届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
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国际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教坛新星辈出,屡获国家大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委托学校承办2004年全国中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说课和讲课大赛。
2003年9月,被中国数学学会确定为全国十八所中国中学数学协作体成员校之一。
我校在高考参加国内外各项竞赛成绩保持领先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2003年6月被中国科协确定为福建第一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荣列全国六所优秀实验学校之首。2004年在第1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总分第一。2005年,中国科协委托我校组队代表中国队赴英国参加“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我校相继承办了2006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和2007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
1986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979年,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国务院“通令嘉奖”。
1979年12月28日,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校马秀发老师。
1964年7月17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我校王贻珠书记。
1963年6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坚持不懈地好好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论,高度评价福州一中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961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发《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努力读书学好功课》,高度评价福州一中共青团的工作。
1960年,获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福州一中副校长林桐绰代表学校出席颁奖大会。
1959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报刊发《福建中等教育跃入先进行列》,配发福州一中物理实验照片;同日刊发《在胜利的基础上继续迈进》,指出“全省成绩最好的福州一中”。
1957-1959年,高考成绩均列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考红旗。
1940-1944年,连续四年参加会考,成绩被各大学公认为全国中学之冠。
1938年,全国大学院校统一招生成绩为全国前十名,获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

免费试听课程

24小时内将会有老师联系您,安排课程试听

班级类型:
意向校区:

新东方福州学校官方微信:(微信号:fz-xdf

及时获取本地权威教育资讯,随时随地的贴身学习顾问,英语学习的好帮手、课程规划的好助手,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